國民小學社會責任的實踐— 幼童軍社會服務的個案研究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Primary Schools—A Case Study of Cub Scout Social Service

文/ 鄭友泰

圖/ 桃園市中山國小童軍團

桃園市41團中山國小童軍團、桃園市中山國小、國家研習營

團務主任委員、校長、助理訓練員

童軍生涯40年

行政總團長 呂宜純 cssty41@gmail.com

摘要

在臺灣,國民小學是社區的學習中心,而學校作為教育單位、學生作為社區公民,自然應該教育學生善盡作為公民的社會責任!本文將以學校幼童軍團團集會及和平使者計畫(Messengers of Peace;MOP)活動模式,探討小學幼童軍團社會服務的實施模式,建構國民小學作為社區學習中心的社會責任。

The primary school is the learning center of the community in Taiwan. As an education unit, the school should educate the students to fulfill their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as community citizens. This article will expl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imary school scouts’ social services and construct social responsibility as the community learning center through troop meetings and Messengers of Peace (MoP) activities.

前言

童軍是一個全球性的社團組織。童軍教育具有培育未來人才、品格教育和社會服務的功能。2011 年 9 月世界童軍總會宣布開始「和平使者計畫(MOP)」。為了鼓勵超過百萬名的童軍成員為自己所在的社區作出小貢獻,並向全世界推廣,感染更多童軍成員為社區出一分力。任何有助促進健康、環境、社會環境、安全或減少衝突等的童軍活動,皆可納入為MOP的一環。
本研究之個案學校(桃園市中山國小)除每月兩次之團集會外,每年兩次(寒暑假各一次) 辦理世界和平使者計畫,近三年已舉辦過5次相關活動,共計有5位團領導人獲頒世界和平使者計畫優秀領導人榮譽領巾,團員則榮獲世界和平使者布章及證書。因此本文以此為研究議題,討論國民小學社會責任的實踐。
參與國際和平日活動

1.研究主體與設計

本研究個案學校(桃園市中山國小)是一個市區型大型學校,因為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的關係,該校幼童軍團已停止運作超過十五年。直至104年第十任校長到任,基於對童軍教育的認同,啟動招募幼童軍,在學校徵詢志願擔任成人服務員之教職員,並制訂以「親子共學」為概念的幼童軍團運作模式。是故,本研究將以該校幼童軍團為研究主體,以其成員(教師服務員、家長服務員、幼童軍)為研究對象,採取質性研究方法,透過團集會活動中的觀察、訪談、資料文件的分析等,了解幼童軍團成員(親、師、生)對於推展和平使者計畫的實踐、持續參加幼童軍活動的動機,了解促成國民小學承擔社會責任的影響因素。

研究架構
復團5週年團慶

2.社會變遷對童軍教育發展的影響

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人口統計,我國人有少子化之趨勢,唯童軍之三項登記人數,不減反增,可見童軍運動廣泛為我國社會所認同。而研究對象之學校(桃園市中山國小)為大型學校,其幼童軍人數亦自105年重新招生後逐年增加。

3.幼童軍教育活動內容多元,實踐社會責任

分析該校(桃園市中山國小)團集會設計,根據國民教育課程綱要的理念設計活動,以培養品格健全之公民,期許孩子能自發、互動、共好,終身學習。尤其重視具備規劃及執行計畫的能力,並試探與發展多元專業知能、充實生活經驗,發揮創新精神,以因應社會變遷、增進個人的彈性適應力。以和平使者計畫MOP為例,主題保括生態教育議題(認識埤塘生態、無痕山林希望種植、認識水資源及再生利用)、社會公益(街頭勸募、老人服務),性別議題(He For She 我願盡力),透過社區服務的實施方式讓幼童軍「從做中學」地服務學習,實踐社會責任。

認識埤塘生態
無痕山林希望種植
線上團集會也能MOP-資源在利用
線上團集會也能MOP-資源在利用

4.幼童軍國際交流互動,扮演世界公民

本個案學校(桃園市中山國小)國際教育特色課程為國際教育,該校以「泰迪熊」計畫進行網際網路國際交流,為了與世界接軌,增加國際交流,在與姊妹校韓國吉州小學幼童軍團實體互訪之外,並透過網際網路,傳送幼童軍團實施MOP計畫的過程影片。本個案幼童軍團(中山國小童軍團)之MOP計畫,被連結於世界童軍總會的官方網頁上。透過正式的出國互訪與網路分享MOP計畫活動,讓幼童軍扮演推動生態環保、公益的宣傳大使與國民外交的角色,更善盡做為地球公民的責任。

中韓童軍交流

5.研究結果與討論

(一)國民小學社會責任實踐對推展幼童軍教育的影響
a.校長的支持態度影響義務服務員參與幼童軍服務的意願

校長基於學校是「社區學習中心」、並讓幼童軍實踐「服務」的社會責任,成立並支持幼童軍團的運作。幼童軍的團集會及MOP活動都在假期進行,參與的教師及家長服務員都是義務且自願。透過訪談,發現不管教師服務員與家長服務員,對於校長的領導風格與認真程度,在學校推動幼童軍團成團及召募服務員都有明顯正面的影響。

勸募發票救救植物人
b. 團務運作直接影響義務服務員對童軍教育的支持態度

家長服務員視幼童軍團為共學組織,團部要求每一位服務員均需接受幼童軍木章基本訓練。因為有高度的共識與共同的參與,透過團集會前的討論、團集會後的檢討互相成長,並能提供家長與幼童軍良好的親子互動機會,而服務員也在幼童軍團結交到有共同理念、沒有利害關係的好伙伴,豐富了生活的內涵。因此,幼童軍團的組織制度與運作模式,是義務服務員是否持續投入團務的重要關鍵。

(二)參與幼童軍活動對幼童軍社會責任認知與實踐的影響

幼童團各項活動包含儀典、團集會、MOP社會服務及寒暑假的訓練活動,活動設計將身為幼童軍應該具備的基本技能融入活動中,透過幼童軍的諾言、規律與徽章制度引導幼童軍善盡社會責任。透過訪談的回應,對每次所進行的MOP活動的意義有所認同,對於擔任幼童軍小隊長與獲得晉級徽章,幼童軍對於身為童軍感到光榮,而這些認同,均被視為幼童軍(國小學童)對社會責任的實踐。

(三)國民小學社會責任實踐對家長服務員支持幼童軍教育行為的影響

透過訪談發現,家長服務員最初讓孩子參加幼童軍的目的,包含培養良好品格、遠離3C產品、增進親子關係、養成良好作息習慣、學會人際互動和平相處,獨立自主等。而受訪者也表示透過童軍活動這些目標多數都能達成。因此他們對幼童軍團均表認同,願意持續投入。也因此,驗證學校辦理幼童軍團,善盡學校為社區學習中心的社會責任,同時讓學童體認其作為社區公民的社會責任,獲得家長服務員的支持。

反霸凌由我做起

6.推展國民小學社會責任之具體可行措施

根據文獻、訪談及文件分析,提出四項未來幼團軍團推展國民小學實踐社會責任的建議:

(一)強化校長對童軍運動與運作的認識,嘗試在校訂課程中加入童軍活動

1. 候用校長培訓課程加入童軍課程或木章基本訓練,透過體驗學習讓校長認識童軍活動。在校訂課程中以社團或特色課程進行童軍教育活動。
2. 鼓勵學校在校訂課程中以社團或特色課程進行童軍教育活動。

(二)提供學校行政人員、教師及家長參與幼童軍團運作的動機

1. 學校成員與家長服務員是教育合夥人,應該共謀幼童軍團的正向發展。
2. 舉辦服務員成長研習與訓練活動,提升其認同態度及終身學習的理念。
3. 增強行政推展童軍教育的知覺行為控制,強化人力資源和活動內容的訂定。

(三)結合社區支持學生參與童軍團

1. 幼童軍活動應善用社區資源與環境空間,形塑社區本位的主觀意識。
2. 透過團集會活動設計,創造幼童軍與社區互動機會,並與榮譽制度結合進行社區服務,以善盡幼童軍社會責任。

(四)鼓勵學生踴躍加入服務學習

1. 創新團集會活動讓童軍活動豐富多元,吸引學生參與意願。
2. 透過師長推薦和家長共學參與,加強學生參與意願。
3. 激發學生因服務學習而需充實自我,促使其積極參與服務活動。

7.結語

童軍教育是我國108課綱改革的可行創新課題,童軍團MOP主題可彌補學校正式課程之不足,協助落實環境永續、性別平權與社會公益等全球社會責任議題。以此整合學校與社區力量,不僅減低學校經營之壓力、增加績效責任於國民小學,並藉童軍團之服務社會,讓國民小學之社會責任能更貼近符合社區的期待。藉童軍團創新經營與在地社區特色發展、國際參與,不僅能讓學生學習到核心能力與素養,更能讓教師與家長服務員彼此教學相長、促進教師教學與專業發展。

作為基礎教育組織,國民小學社會責任的實踐,直接影響到未來公民的意識型態。因此,童軍教育應配合社區發展特色,規劃可行的國小幼童軍社會責任模式,致力於國際化與在地化發展,能讓我們未來的社會公民,具有人文關懷和創新能力,建立一個公平、正義、創新、永續發展的社會!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