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軍與信仰

 台灣天主教童軍委員會

何義凡 

    世界童軍運動創辦人貝登堡爵士(Robert Baden-Powell)在開創童軍運動時,設立了童軍運動三原則:向神負責(Duty to God)、向他人負責(Duty to Others)、向自己負責(Duty to Self)。貝登堡爵士的父親是英國國教的一位牧師,貝登堡爵士深受父親影響,是個信仰堅定的基督徒。因此,當貝登堡提到God時,指的也就是我們天主教信仰中的天主,至高的三位一體真神。隨著童軍運動開枝散葉般慢慢傳到世界各地,加入童軍的成員信仰日益多元,童軍運動漸漸不專屬於基督宗教,向所有願意參與的青少年敞開大門。但貝登堡仍堅持青少年人格的健全成長需倚賴「靈性素養」(spirituality) 和「確認人類有更高的主宰者」(belief in a high power),在童軍運動中仰賴宗教的引導與提升,來陶冶青少年的人格。

    童軍運動原則的第一條『Duty to God』是這樣定義的:「指童軍對一個他所接受,並願意負擔其責任與義務的宗教產生信仰。」(註:簡單的說是一個童軍要有宗教信仰)。曾經有人問創始人貝登堡爵士為什麼將宗教採用到童軍運動之中,創始人這樣回答:「宗教信仰不是被介紹到童軍運動之中,它是本來就在童軍運動裡面的。」宗教信仰是區分童軍運動與其他青少年活動的一個基本因素。

    在世界童軍運動中堪稱最重要的宗教組織,就是世界天主教童軍(International Catholic Conference of  Scouting, ICCS),這是由宗座核准設立的善會組織,也是天主教會所支持的國際童軍團體,更是起源甚早的國際性童軍宗教組織。早在1920夏天,在英國倫敦舉辦第一次世界童軍大露營時,來自法國的雅克·賽文神父(Jacques Sevin SJ)、比利時的讓·科比西耶教授(Jean Corbisier)和義大利的馬里奧·加布里埃利·迪·卡佩尼亞伯爵(Mario Gabrielli di Carpegna),就倡議成立一個天主教童軍的國際組織。當時的天主教教宗本篤十五世(Benedict XV)支持他們的想法,於是來自阿根廷、奧地利、比利時、智利、厄瓜多爾、法國、義大利、盧森堡、波蘭、西班牙和匈牙利等11個天主教國家的天主教童軍於1922年正式成立了第一個天主教童軍的國際組織,並獲得教宗的核可。這個組織是國際天主教童軍會議的前身。這個國際組織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中止活動,於1948年方又開始恢復。

    1966年6月,教廷批准了此一組織的章程,並正式啟用現在的名稱。世界天主教童軍會議一向在世界童軍運動中相當活躍,計有涵蓋世界各地的會員組織68個。其主要宗旨在於:(一)基於天主教教義,透過童軍活動,增進青少年之完整教育。(二)依據世界童軍運動的團體性和多元性,與其合作以發展和強化童軍運動的精神層面。(三)確保天主教童軍在天主教會中的活躍性,並維持天主教教會與世界童軍運動的良好溝通。

    天主教童軍除了積極活躍於世界童軍的各項活動中,更實際參與並支持天主教教會活動,許多青年以童軍的身分參與了世界青年日,每屆世界青年日的活動中總少不了這群穿著制服、繫著領巾的童軍朝聖者,他們以童軍的身分見證、分享自己的信仰,在世界青年日的系列活動中有專屬於ICCS的守夜祈禱和童軍彌撒。每年夏天在泰澤的世界童軍週是天主教童軍的另一項盛事,2009年的8月首次在泰澤舉辦,當年度即吸引了來自埃及、德國、意大利、立陶宛、葡萄牙、西班牙、捷克共和國和匈牙利的 56 名童軍和童軍領袖參加了這個國際週。之後每年舉辦,許多天主教童軍前去朝聖、共融,也一起祈禱。2019年7月來自全世界,尤其來自歐洲的5千名童軍羅浮和蘭姐(17-26歲)在為期5天的行程中,他們以30至50人為一團,從翁布里亞、阿布魯佐、托斯卡納或拉齊奧,朝向羅馬邁進,一起走意大利歷史悠久的朝聖路線,比如法蘭西大道、聖本篤之路和聖方濟各之路。17歲羅馬人瑪竇是其中的一員,他說:「與我的歐洲弟兄們一起行走、共同分享、交換意見和經驗是多麽美好的事。」在朝聖之路上,童軍每晚紮營在不同的城鎮。他們抵達當晚駐紮的地方後,會先為當地的孩童和年長者帶活動,就歐洲的基礎價值,諸如捍衛人性尊嚴、自由、正義交換意見,並且以多種語言舉行禮儀,然後再安紮「移動營地」。2019年8月2日,童軍在羅馬外的4個場地聚會,1200名童軍在那裡認識與會者的國家傳統和特色並聆聽見證。8月3日,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保祿六世大廳接見他們。這些活躍的青年教友也是傑出的天主教童軍以各種活潑、富有生命力的方式,展現他們的青春活力並向世人見證他們的信仰,

    教宗方濟各更在接見義大利天主教童軍時勉勵他們,教宗提及童軍和其他組織都是教會的資產,是聖神喚醒信眾在各個領域傳福音。「我肯定你們的組織會帶給教會新福傳的熱情,並成為與社會對話的一種新能力。我鼓勵大家要有交談的能力、建立橋樑、沒有圍牆、搭建橋樑。況且,個別團體不能失去與當地堂區的聯繫。你們被召叫與地方教會的牧民照顧整合,與教會各級建立尊重和合作,包括主教、本堂司鐸和其他神父、以及教育工作者和教會組織,不要只是成為主日或者重大場合的『裝飾』。」

    我們可以透過天主教童軍更積極參與教會服務,並與社會對話,以促進社會對於天主教會的了解。因為,童軍運動是全世界最具指標性的青少年養成教育,包含了讓青少年擁有決定權、培養積極參與的公民、培育終生受用的價值觀與技能,同時提倡和平教育,因為在童軍活動中,除了有自身技能純熟、各式專業知識增長之外,還能讓青少年藉由與夥伴的團體生活、團隊合作,實際增進社交能力,而童軍採用的戶外活動型態,更是讓他們學習尊重大自然、尊重生命,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最好方式,是一種全人教育。

  2016年8月中旬,新竹教區曙光女中及磐石中學師生組織代表團赴日本參加亞太區天主教童軍大露營,與1400名來自各國的夥伴交流互動,李克勉主教亦親臨日本靜岡縣御殿場市的「國立中央青少年交流之家」露營場地,除勉勵參與夥伴,更與日本天主教童軍的精神領袖橫濱教區梅村昌弘主教對談,請益日本推動天主教童軍之經驗。更於台灣地區主教團2017年秋季會議中決議成立「天主教童軍委員會」,並廣邀各教區內教會學校派員參加,由李克勉主教擔任主席,磐石中學陳方濟校長任執行委員推動會務。2017年12月,李主教指派張文福神父、何義凡老師等二員,代表台灣天主教童軍參與國際天主教童軍聯會International Catholic Conference of Scouting(ICCS)在羅馬舉行之大會,並於會中獲得各國代表一致同意,加入國際聯會。

  台灣天主教童軍委員會與ICCS相同,是天主教會和世界童軍運動之間溝通聯繫的橋梁,並以童軍為青年福傳的媒介,吸引年輕人走入教會,認識天主教信仰,配合世界童軍運動的整體性和多樣性,合作發展和提高童軍的精神層面;確保天主教童軍積極參與教會活動,更藉由普世的、國際化的教會組織與信仰活動,帶領年輕人走出台灣,擴展眼界,迎向全世界。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