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書長 蘇德祥
續任中華民國童軍總會秘書長,深層思考的就是如何建立具有時代特色的組織文化,而其前提就是童軍總會能夠塑造組織特色,能在現代社會生存、進步與發展。依據2018年童軍總會參加世界童軍總部辦理的GSAT評鑑報告,中華民國童軍總會的基本條件是穩定的,但是進步和發展所需要的多項指標則亟待突破。因此,為了組織的永續發展,有必要持續進行改革,特別要在GSAT評鑑弱勢向度挹注資源及強化實施效率,才可望讓童軍運動發展獲得突破,達成組織發展的目標。
分析中華民國童軍總會參加2018年GSAT評鑑的表現,共有四個評鑑向度需要持續性的努力與改善,包括「傳播、宣傳及公眾形象」、「成長潛能」、「資源分配與管理」、「持續的改善」。前二個評鑑向度得分雖然比2018年,全球參加GSAT評鑑的NSOs平均數高,但卻比亞太區NSOs的平均數低;特別的是後二者評鑑向度分數均低於全球和亞太區參與評鑑的NSOs。因此,總會未來的工作重點就是持續強化評鑑向度弱勢的領域,才能讓臺灣童軍更加的進步。
在前述2.0版GSAT四個表現不佳的評鑑向度內涵,概要分析說明其內容如下:「傳播、宣傳及公眾形象」向度共有9個指標,約言之,就是組織能運用不同的工具和各級童軍組織做好溝通,也要和相關聯的NGO或NPO及利害關係人做好連結。在「成長潛能」向度共有5個指標,內涵包括童軍人口的擴增及童軍組織的融合等,特別是弱勢團體。在「資源分配與管理」向度共有11個指標,主要的內容就是財務健全與會計稽核和管理等;而「持續的改善」向度共有9個評鑑指標,內涵包括童軍總會相關之人、事、物、社團和青少年活動的評鑑及評鑑應用等。
如在「成長潛能」評鑑向度上,歷年中華民國童軍的人口成長是很重要的評鑑內容,但依據童軍總會三項登記系統所呈現的數據分析,發現各層級童軍人口和童軍團都逐年減少,至111年7月底,全國童軍總登記數僅5萬餘人,較110年少了將近4千人。扣除11632名服務員,111年全國童軍總登記數僅剩38529人,而童軍團登記也僅有1818團。臺灣童軍運動的式微,需要全國服務員同心協力,才能力挽狂瀾。在童軍人口無法正成長的狀況下,「成長潛能」評鑑向度的分數也很難突破。
童軍是屬於全民的,童軍活動則是青少年所熱愛的戶外活動。因此,各級童軍組織運作和各階段童軍活動都要能跳脫窠臼,一起以民主化取代傳統威權,以青年參與取代世代隔離,以制度管理取代人治管理,並朝社區化、大眾化和生活化邁進。現代童軍要很熟稔的運用各項數位化與傳統宣傳工具,多層面與社會大眾溝通,讓童軍的形象更加健康和陽光,也要讓童軍的活動受到青少年的喜歡,進而願意加入童軍行列。同時,加強宣傳和行銷,使童軍能夠受到家長的肯定,並願意加入服務員和志工行列。
童軍總會的執行力是童軍運動進步和發展的關鍵,唯有強而有效率的執行力,才能將組織的目標轉化成社會的認同度,也才能讓童軍活動為現代青少年所喜歡。換句話說,童軍活動要能夠成為現代青少年活動的主流,童軍團要受到青少年熱烈歡迎,童軍總會就要引領青少年活動風潮,並進一步創造青少年活動的新價值。因此,整合總會的人力和物力,以建立優質的工作團隊將會是團隊執行力成敗的關鍵。
未來的童軍教育和童軍活動將會冶為一爐,童軍夥伴的生活能力和技藝能學習將合而為一,並建立融合專業化和國際化的新童軍文化。只要能達成上述目標,中華民國童軍總會就會受到全球各國童軍夥伴的尊敬,中華民國童軍也會受到臺灣社會的認同。